2025年10个专业就业率达90%,本科生月收入增长率出炉,有5大类行业涨幅超10%。
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数据,2025年大学专业就业率排名出炉,排在前10名的专业分别是:
该专业从冷门变为热门,实际上它就业一直不是问题,过去认为学机械类专业比较艰苦,报考的人比较少。近年来很多热门专业遇冷,而机械类专业强势崛起,就业率达90%以上,摇身一变成为热门专业。
计算机专业一直是王者,就业率处于大学专业里面的第一梯队,而且就业质量非常高。因为它一直是科技的前沿,还是普及最快使用最广泛的一个技术。
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极为广泛。随着网络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,几乎各个行业都对软件人才求贤若渴。无论是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、腾讯,还是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机构、制造业等,都需要大量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。
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作前途非常广阔。毕业生可以在通讯运营商如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等大规模的公司工作,也可以在设备制造方如华为、中兴等公司从事研发和生产。此外,电子科技类产品制造企业、电子设备制造工厂、医疗器械制造公司等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。
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制造芯片的核心专业,主要研究微电子器件的设计、制造、测试和应用。是被西方卡脖子的专业。国家急需这种人才。
该专业始终没进行大规模扩招,以前主要是到电力类企业工作,整体就业率并不高。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,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推动作用非常明显。
我的理解是,目前人工智能就是自动化,只不过自动化专业一般是机械自动化,人工智能则是自动化所有的感觉。思维上是一样的,都在思考怎么样通过技术来让机器自动完成人要做的事。
因此,自动化专业交叉性非常强,如今高考生学工科的很多,我认为考生学工科,首选应该是自动化专业。
护理学慢慢的变成了国控专业,未来的工作规划方向也逐渐实现多元化,除了医院,还有各种社区服务中心等。
以上10个专业,属于第一档次专业,就业率都在90%以上。第二档次就业率85%以上。代表性的专业则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;第三档次就业率都在80%以上,比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等。
本科毕业生理科生占优势,比如材料类专业,过去一直都被大家称为“天坑专业”,但是最近三年起薪增长率也达到了16.3%。
从目前公布的我国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,月收入增长最快的前5位行业类型来看,全国本科专业行业增长率为3.7%,而排在前5名的专业行业类型,增长率全部超过10%,达到了13.4%-17.5%。
化工企业的普通工人月薪大约在8000元左右,班长能达到15000元,车间主任更是高达30000元左右,而技术人员薪资普遍会更高,化工的主要研发人员或工程师月薪还可以达到两万元。
相关专业: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、化工机械、电气、自动化等。
塑胶制造业是制造业里的重要板块,从数据上来看,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化工、塑胶制造业的平均月薪资为6240元,较2018届的4999元增长了1241元,涨幅25%。
机械设备制造业从去年的数据分析来看,全国机械类职位的平均月薪约为13,346元,刚毕业的本科生,初始薪资大约在2000至4000元左右,在大城市,工作三到四年后月薪可以轻松达到1万元以上,而且,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,10年后月薪甚至能达到16.9K,涨幅227%,是所有专业平均月薪的1.15倍。
相关专业: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工程、机械电子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、车辆工程等。
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全国钢铁冶炼工的平均月薪资约差不多13,138元,其中,7k-12k工资区间的占比最多,占到了41%左右,主要从业人员基本是以冶金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为主
采矿业之前我们提到的3种专业行业都是属于制造业,但是采矿业属于资源型产业,采矿工的平均月薪大约在5,440元左右,而国企编制的采矿工程师月薪可能在10,000至15,000元之间,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包含采矿工程、矿物加工工程、地质工程、石油工程、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为主。
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会达到1222万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今年6月份1222万大学生都要奔赴就业市场,就业的竞争都会变得更激烈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SU7高速事故起火致3人遇难,车主:女友遭遇不幸,目前暂未收到小米回复
读纲要 解码《纲要》㉛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(以下...
听解读 解码《纲要》㉙ 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 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...
听解读 解码《纲要》㉚ 提高教师政治地位、社会地位 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...